您好,欢迎进入九游体育娱乐环保精工设备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020-88888888

九游体育官网,2025年成都市两会新闻发布会召开要点速览→

发布时间:2025-02-25 18:07浏览次数:

  九游手游游戏,九游手游游戏,2月24日,2025年成都市两会新闻发布会举行,市政协、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同志分别通报成都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和成都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成都市政协研究室主任沈伟在发布会现场介绍了成都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有关筹备情况。记者从现场获悉,成都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将于2月25日在金牛宾馆召开,2月24日报到,正式会期3天半。

  二是听取并审议政协第十六届成都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十六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三是列席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财政报告,以及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六是审议通过政协第十六届成都市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十六届三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据介绍,会议期间,安排了4次全体会议,分别为开幕会、大会发言、选举会、闭幕会;2次专题会议,分别为联组会和《政府工作报告》协商建言座谈会;列席市人代会,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财政报告,法检两院工作报告;4次小组会议,2次提案委员会会议,2次主席会议,1次常委会会议。此外九游体育官网,,会议期间还将召开党员领导干部大会,临时党支部书记、小组召集人会议。

  一是界别设置有调整。为更好发挥人民政协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服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市政协增设了“环境资源界别”,委员名额20名,由其他界别相关领域委员调整组成,界别总数由原来的31个增加到32个,市政协650名委员总规模保持不变。同时,为更好彰显台盟在我市的使命担当和影响,市政协将台联界别更名为台盟台联界别,界别规模不变。

  二是继续举行“委员·局长面对面”现场咨询交流活动。本次会议期间,将继续组织22个市级部门负责同志围绕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4个领域,集中就委员关心的问题现场答疑解惑,帮助委员们更好知情明政、更深入协商议政。

  三是举办界别协商会议。本次会议在小组会议期间安排2次界别协商会议,将分别由经济界别围绕“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建言献策;由共青团、妇联、青联、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等界别联合围绕“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强化全龄友好社会建设”开展协商建言。

  成都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将于2月26日至3月1日在锦江大礼堂召开,正式会期3天半。2月24日,在成都召开的市两会新闻发布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主任林一凡表示,会议议程草案已经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拟提请2月26日上午的大会预备会议表决。

  审查和批准成都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成都市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审查和批准成都市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25年市级预算;

  大会日程草案将在主席团第一次会议上审议决定。大会期间,拟安排预备会议1次、全体会议3次、主席团会议4次、代表团会议6次。关于全体会议的时间和主要议程是:2月26日上午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暨开幕会,听取市政府工作报告、市法院工作报告、市检察院工作报告,书面审查计划报告和草案、预算报告和草案。2月27日下午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表决有关决定和大会选举办法草案。3月1日上午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暨闭幕会,表决各项决定和决议草案,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市委主要领导讲话。

  值得一提的是,为认真落实市委关于“科学治堵、高效治堵、开门治堵”的决策部署和关于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参与科学高效治堵工作的部署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广泛组织动员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围绕科学高效治堵开展调研、提出建议,在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将以交通治堵为主题开展“代表·局长面对面”咨询交流会。届时,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委、市城市运行和政务服务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6个市级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将与市人大代表面对面进行咨询交流,回答代表关心关注的问题。

  大会邀请不是市十八届人大代表的市政府组成人员,市委工作部门及有关单位负责人,拟任大会副秘书长,市人大常委会办事工作机构有关负责人,市纪委监委驻市人大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主要负责人,市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各1名,市政府直属机构及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市政府参事,市群团组织主要负责人,个别区人民政府区长,区(市)县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部分在蓉省人大代表全程列席会议。

  大会邀请不是市十八届人大代表的市属高校、市属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垂直管理单位主要负责人列席开幕会、闭幕会;邀请出席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列席开幕会;邀请部分市级经济工作部门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列席闭幕会。

  大会还将邀请外国驻蓉、驻渝领事官员和港澳特区政府驻蓉机构代表旁听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第一阶段会议。

  答:2024年,市政协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坚强领导下,自觉站位全局,发挥职能作用,全年突出抓了“三件大事”。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二是积极助推全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三是务实助力成都服务国家战略和全省发展大局。

  同时,市政协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专项行动,积极为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比如,紧扣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协商建言,召开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形成8方面27项意见建议报送市委;扎实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九游体育官网,、促发展”工作,走访调研企业63家,帮助协调解决困难问题。紧扣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协商建言,开展“加快促进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建设”专题协商,提出意见建议24条。紧扣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协商建言,围绕“做强做优县域经济”开展专题调研,提出建议12条。紧扣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协商建言,就用好用足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培育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开展对口协商,助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此外,过去的一年,市政协坚持以协商聚共识、以共识促团结,努力为成都现代化建设凝心聚力,画好团结奋斗最大同心圆。着力加强与党派团体合作共事。一年来,市级派、工商联提交集体提案58件、大会发言9篇、社情民意信息2674条,开展联合调研49次、联合协商17次。着力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就提升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水平等深度调研、务实协商,提出意见建议22条,协力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宗教工作。着力深化与港澳台侨同胞团结联谊,常态化走访看望港澳委员,组织港澳委员开展知情明政视察,促进港澳委员有效发挥“双重积极作用”。着力密切联系界别群众,制定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构建7类联系平台载体;指导区(市)县政协规范提升委员工作室223个、小微协商平台693个,推动“有事来协商”与“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深度融合,全年开展小微协商1173场次,助解难题1557个。

  过去的一年,市政协围绕中心履职尽责,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也有大量的数据。在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开幕会上,市政协主席张剡将代表十六届市政协常委会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

  问: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有哪些成效和亮点?2025年市政协在推动提案工作上谋划了哪些举措?

  答: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以来,坚持以“提案蓉商量”品牌建设为抓手,一体推进提案质量、办理质量、服务质量提升,推动政协提案在反映民声民意、促进科学民主决策、广泛凝聚共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在服务中心大局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比如,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增强成都“三中心一基地”核心功能等,提出了关于成渝协同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推动成德眉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快打造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备份基地等提案。关于推进天府机场二期建设、加快国际铁路港大港区一体化区域发展等提案,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将提案建议转化为增强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交通枢纽能级和辐射功能的具体举措。

  二是在助推高质量发展中的贡献更加突出。比如,围绕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等,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等提案,被吸纳到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工作实践中。关于加快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心、推进成渝氢走廊建设、发挥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大科学装置潜能等提案,被纳入了加快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政策措施。

  三是在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中的效能更加突出。比如,围绕建设公园城市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提出了关于强化就业困难群体兜底和帮扶、支持在蓉青年就业创业可持续发展等提案;关于发挥“惠蓉保”在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补充作用等提案;关于推进智慧蓉城敏捷治理体系建设、打造“无证明城市”等提案九游体育官网,,都有力助推了民生福祉改善,有效助推了社会治理能力提升。

  一是助推改革举措落地落实。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国际门户枢纽推进高水平开放、强县活镇兴村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重点改革任务,培育提交一批有精准度和含金量的高质量提案。

  二是推动提案成果有效转化。摘编重要提案建议转化为政协动态和社情民意信息,报送市委、市政府供决策参考。对涉及公共利益、社会关切的提案,主动公开提案内容和办理复文。培育民生“小微提案”,把市民群众集中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转化为提案选题,推动提案更好地贴近民生、反映民意、凝聚民心。

  三是优化完善提案履职服务。强化委员履职培训,召开提案选题协商座谈会、提案业务培训会,运用网络新媒体开展集中学习和思想交流。举办现场咨询交流活动、召开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等,强化知情明政服务,推动提案工作提质增效。

  问: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成都一项重要任务,市人大常委会重点开展了哪些工作来推动支持成都高质量发展?

  答: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决策部署,立足人大职能职责,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任务,依法履职尽责,在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担当作为。

  一是持续增强监督实效服务中心大局。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听取审议2024年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预算执行情况等报告,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监督科创生态岛高标准建设运行情况,调研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助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监督服务业发展等工作,调研培育发展外贸新业态、康养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执法检查。听取审议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报告,专题调研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情况。加快推进省预算联网监督示范点建设,依法审查批准市级决算、预算调整方案,听取审议审计工作报告和整改报告并开展满意度测评,推动财政支出优结构、保重点。听取审议国有资产管理专项工作报告,督促国资国企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服务民生关切。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都市圈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建设“三中心一基地”等重大决策部署,聚焦“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交通开门治堵等重点任务谋划开展人大工作,走访帮助企业6千余家、群众8万余人,协调推动解决问题1万余个,提出意见建议4千余条。组织我市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集中视察成都都市圈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等重大部署推进情况,专题调研农业法和社会保险法实施情况。组织代表小组开展专题调研,形成24篇高质量调研报告。动员全市代表围绕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开展宣讲3877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30余万条,推动民生工程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做实。

  答: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和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聚焦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全年完成地方性法规制定、修改、废止共7件,已进入审议程序7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特色亮点:

  一是坚持“开门立法”广纳民意。市人大常委会着力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提质扩点”,完善联系点工作机制,全年共依托29家联系点收集立法建议1470条,切实发挥联系点“立法直通车”作用,确保立法广泛汇聚民智、充分体现民意。同时,积极争取并举荐双流区人大常委会作为成都重要窗口,争创“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2024年12月19日,双流区人大常委会成功获批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我市首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这不仅为我市基层民意搭建了直达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的桥梁,也为成都的立法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是积极探索立法审查标准化。市人大常委会将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一些措施做法进行总结提炼,纳入《成都市地方立法条例》,并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中,率先创新出台实施《成都市地方性法规草案质量基本工作标准(试行)》,围绕必要性、合法性、操作性等五个方面作出38项具体规定,构建了法规起草、审查、审议的质量评判体系,有力推进了成都市地方立法工作高质量发展。该标准得到了上级人大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认可,《法治日报》也进行了专题报道。

  三是坚持以立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组织召开成德眉资协同立法联席会议,采取“决定先行+条例跟进”的模式,由我市牵头起草、四市共同研究制定协同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建立健全四项联动机制,推动实现宣传营销、区域标准、人才培养、政务服务“四个一体化”,并在决定框架下推进修改我市旅游业促进条例,推动区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系统推进重点领域立法工作。以立法保障重大战略实施,制定数据条例,着力加强数据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全链条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修改体育发展条例、旅游业促进条例,推动文体旅产业深度融合,助力推进“三城三都”建设。以立法回应群众呼声关切,制定水污染防治条例、供水管理条例、住房租赁条例,更好地服务市民群众高品质生活。以立法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推进制定城市更新条例,确保城市改造升级有序进行;修改专利保护和促进条例,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城市建设;修改地方立法条例,为我市立法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有力推动法治成都建设。

  相关链接

  成都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2月26日召开 代表局长将聚焦交通治堵面对面交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四川昊通律师事务所。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2] [京ICP备05004340号-1]

  2月24日,2025年成都市两会新闻发布会举行,市政协、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同志分别通报成都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和成都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成都市政协研究室主任沈伟在发布会现场介绍了成都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有关筹备情况。记者从现场获悉,成都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将于2月25日在金牛宾馆召开,2月24日报到,正式会期3天半。

  二是听取并审议政协第十六届成都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十六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三是列席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财政报告,以及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六是审议通过政协第十六届成都市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十六届三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据介绍,会议期间,安排了4次全体会议,分别为开幕会、大会发言、选举会、闭幕会;2次专题会议,分别为联组会和《政府工作报告》协商建言座谈会;列席市人代会,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财政报告,法检两院工作报告;4次小组会议,2次提案委员会会议,2次主席会议,1次常委会会议。此外,会议期间还将召开党员领导干部大会,临时党支部书记、小组召集人会议。

  一是界别设置有调整。为更好发挥人民政协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服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市政协增设了“环境资源界别”,委员名额20名,由其他界别相关领域委员调整组成,界别总数由原来的31个增加到32个,市政协650名委员总规模保持不变。同时,为更好彰显台盟在我市的使命担当和影响,市政协将台联界别更名为台盟台联界别,界别规模不变。

  二是继续举行“委员·局长面对面”现场咨询交流活动。本次会议期间,将继续组织22个市级部门负责同志围绕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4个领域,集中就委员关心的问题现场答疑解惑,帮助委员们更好知情明政、更深入协商议政。

  三是举办界别协商会议。本次会议在小组会议期间安排2次界别协商会议,将分别由经济界别围绕“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建言献策;由共青团、妇联、青联、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等界别联合围绕“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强化全龄友好社会建设”开展协商建言。

  成都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将于2月26日至3月1日在锦江大礼堂召开,正式会期3天半。2月24日,在成都召开的市两会新闻发布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主任林一凡表示,会议议程草案已经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拟提请2月26日上午的大会预备会议表决。

  审查和批准成都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成都市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审查和批准成都市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25年市级预算;

  大会日程草案将在主席团第一次会议上审议决定。大会期间,拟安排预备会议1次、全体会议3次、主席团会议4次、代表团会议6次。关于全体会议的时间和主要议程是:2月26日上午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暨开幕会,听取市政府工作报告、市法院工作报告、市检察院工作报告,书面审查计划报告和草案、预算报告和草案。2月27日下午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表决有关决定和大会选举办法草案。3月1日上午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暨闭幕会,表决各项决定和决议草案,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市委主要领导讲话。

  值得一提的是,为认真落实市委关于“科学治堵、高效治堵、开门治堵”的决策部署和关于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参与科学高效治堵工作的部署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广泛组织动员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围绕科学高效治堵开展调研、提出建议,在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将以交通治堵为主题开展“代表·局长面对面”咨询交流会。届时,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委、市城市运行和政务服务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6个市级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将与市人大代表面对面进行咨询交流,回答代表关心关注的问题。

  大会邀请不是市十八届人大代表的市政府组成人员,市委工作部门及有关单位负责人,拟任大会副秘书长,市人大常委会办事工作机构有关负责人,市纪委监委驻市人大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主要负责人,市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各1名,市政府直属机构及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市政府参事,市群团组织主要负责人,个别区人民政府区长,区(市)县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部分在蓉省人大代表全程列席会议。

  大会邀请不是市十八届人大代表的市属高校、市属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垂直管理单位主要负责人列席开幕会、闭幕会;邀请出席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列席开幕会;邀请部分市级经济工作部门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列席闭幕会。

  大会还将邀请外国驻蓉、驻渝领事官员和港澳特区政府驻蓉机构代表旁听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第一阶段会议。

  答:2024年,市政协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坚强领导下,自觉站位全局,发挥职能作用,全年突出抓了“三件大事”。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二是积极助推全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三是务实助力成都服务国家战略和全省发展大局。

  同时,市政协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专项行动,积极为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比如,紧扣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协商建言,召开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形成8方面27项意见建议报送市委;扎实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走访调研企业63家,帮助协调解决困难问题。紧扣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协商建言,开展“加快促进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建设”专题协商,提出意见建议24条。紧扣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协商建言,围绕“做强做优县域经济”开展专题调研,提出建议12条。紧扣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协商建言,就用好用足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培育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开展对口协商,助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此外,过去的一年,市政协坚持以协商聚共识、以共识促团结,努力为成都现代化建设凝心聚力,画好团结奋斗最大同心圆。着力加强与党派团体合作共事。一年来,市级派、工商联提交集体提案58件、大会发言9篇、社情民意信息2674条,开展联合调研49次、联合协商17次。着力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就提升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水平等深度调研、务实协商,提出意见建议22条,协力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宗教工作。着力深化与港澳台侨同胞团结联谊,常态化走访看望港澳委员,组织港澳委员开展知情明政视察,促进港澳委员有效发挥“双重积极作用”。着力密切联系界别群众,制定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构建7类联系平台载体;指导区(市)县政协规范提升委员工作室223个、小微协商平台693个,推动“有事来协商”与“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深度融合,全年开展小微协商1173场次,助解难题1557个。

  过去的一年,市政协围绕中心履职尽责,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也有大量的数据。在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开幕会上,市政协主席张剡将代表十六届市政协常委会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

  问: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有哪些成效和亮点?2025年市政协在推动提案工作上谋划了哪些举措?

  答: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以来,坚持以“提案蓉商量”品牌建设为抓手,一体推进提案质量、办理质量、服务质量提升,推动政协提案在反映民声民意、促进科学民主决策、广泛凝聚共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在服务中心大局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比如,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增强成都“三中心一基地”核心功能等,提出了关于成渝协同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推动成德眉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快打造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备份基地等提案。关于推进天府机场二期建设、加快国际铁路港大港区一体化区域发展等提案,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将提案建议转化为增强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交通枢纽能级和辐射功能的具体举措。

  二是在助推高质量发展中的贡献更加突出。比如,围绕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等,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等提案,被吸纳到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工作实践中。关于加快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心、推进成渝氢走廊建设、发挥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大科学装置潜能等提案,被纳入了加快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政策措施。

  三是在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中的效能更加突出。比如,围绕建设公园城市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提出了关于强化就业困难群体兜底和帮扶、支持在蓉青年就业创业可持续发展等提案;关于发挥“惠蓉保”在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补充作用等提案;关于推进智慧蓉城敏捷治理体系建设、打造“无证明城市”等提案,都有力助推了民生福祉改善,有效助推了社会治理能力提升。

  一是助推改革举措落地落实。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国际门户枢纽推进高水平开放、强县活镇兴村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重点改革任务,培育提交一批有精准度和含金量的高质量提案。

  二是推动提案成果有效转化。摘编重要提案建议转化为政协动态和社情民意信息,报送市委、市政府供决策参考。对涉及公共利益、社会关切的提案,主动公开提案内容和办理复文。培育民生“小微提案”,把市民群众集中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转化为提案选题,推动提案更好地贴近民生、反映民意、凝聚民心。

  三是优化完善提案履职服务。强化委员履职培训,召开提案选题协商座谈会、提案业务培训会,运用网络新媒体开展集中学习和思想交流。举办现场咨询交流活动、召开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等,强化知情明政服务,推动提案工作提质增效。

  问: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成都一项重要任务,市人大常委会重点开展了哪些工作来推动支持成都高质量发展?

  答: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决策部署,立足人大职能职责,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任务,依法履职尽责,在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担当作为。

  一是持续增强监督实效服务中心大局。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听取审议2024年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预算执行情况等报告,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监督科创生态岛高标准建设运行情况,调研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助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监督服务业发展等工作,调研培育发展外贸新业态、康养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执法检查。听取审议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报告,专题调研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情况。加快推进省预算联网监督示范点建设,依法审查批准市级决算、预算调整方案,听取审议审计工作报告和整改报告并开展满意度测评,推动财政支出优结构、保重点。听取审议国有资产管理专项工作报告,督促国资国企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服务民生关切。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都市圈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建设“三中心一基地”等重大决策部署,聚焦“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交通开门治堵等重点任务谋划开展人大工作,走访帮助企业6千余家、群众8万余人,协调推动解决问题1万余个,提出意见建议4千余条。组织我市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集中视察成都都市圈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等重大部署推进情况,专题调研农业法和社会保险法实施情况。组织代表小组开展专题调研,形成24篇高质量调研报告。动员全市代表围绕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开展宣讲3877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30余万条,推动民生工程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做实。

  答: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和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聚焦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全年完成地方性法规制定、修改、废止共7件,已进入审议程序7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特色亮点:

  一是坚持“开门立法”广纳民意。市人大常委会着力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提质扩点”,完善联系点工作机制,全年共依托29家联系点收集立法建议1470条,切实发挥联系点“立法直通车”作用,确保立法广泛汇聚民智、充分体现民意。同时,积极争取并举荐双流区人大常委会作为成都重要窗口,争创“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2024年12月19日,双流区人大常委会成功获批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我市首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这不仅为我市基层民意搭建了直达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的桥梁,也为成都的立法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是积极探索立法审查标准化。市人大常委会将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一些措施做法进行总结提炼,纳入《成都市地方立法条例》,并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中,率先创新出台实施《成都市地方性法规草案质量基本工作标准(试行)》,围绕必要性、合法性、操作性等五个方面作出38项具体规定,构建了法规起草、审查、审议的质量评判体系,有力推进了成都市地方立法工作高质量发展。该标准得到了上级人大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认可,《法治日报》也进行了专题报道。

  三是坚持以立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组织召开成德眉资协同立法联席会议,采取“决定先行+条例跟进”的模式,由我市牵头起草、四市共同研究制定协同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建立健全四项联动机制,推动实现宣传营销、区域标准、人才培养、政务服务“四个一体化”,并在决定框架下推进修改我市旅游业促进条例,推动区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系统推进重点领域立法工作。以立法保障重大战略实施,制定数据条例,着力加强数据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全链条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修改体育发展条例、旅游业促进条例,推动文体旅产业深度融合,助力推进“三城三都”建设。以立法回应群众呼声关切,制定水污染防治条例、供水管理条例、住房租赁条例,更好地服务市民群众高品质生活。以立法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推进制定城市更新条例,确保城市改造升级有序进行;修改专利保护和促进条例,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城市建设;修改地方立法条例,为我市立法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有力推动法治成都建设。

020-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