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着正规品牌应该问题不大,再一看售价千元起跳,万元遍地,另一半天也塌了。
回望这些年羽绒服价格变迁,身为消费者,难免有经历了一场长期“服从性测试”的感觉。
遥记早年间,还是“全员北面”之类的撞衫调侃,恍惚间也能算是“幸福的烦恼”;
到后来,又演变成“月薪xx买不起羽绒服”的声讨,说到底“性价比才是王道”,尚且有价位可选,事态也还没严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而今年已是“便宜的不敢买,贵的买不起”,“非贵即假”让人无奈,何况还有“又贵又假”的大雷。
在动辄数千元打底的羽绒服面前,最近无数人在选购羽绒服时经历过类似的心路历程。
于是为了人和钱包都温暖过冬,Q4赛季的人们强得可怕:不是(其实就是)羽绒服买不起,而是平替更有性价比。
从去年冬天火到今年冬天,由劳保服和军大衣组成的“平替永远的神”战队从不缺席。
价位上充分符合年轻人“1万元以下,50元左右”的需求,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款式上不但经典永不过时,穿上它走在街上都有一种“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感觉油然而生。
用料上还采用了纯正不怕风、不怕雪、不怕脏“三不怕”面料,应付零下10℃绰绰有余。
当然对“风里来,雪里去,生活不规律”的打工人,军大衣+劳保服的配置,有时可能过于扎眼。
此时另辟蹊径,参考下网友最新总结的《关于电动车防寒服和骑行防寒服多元用法的尝试》也是不错的选择。
通勤骑车时实现人车分离,下车之后全方位包裹式保暖。一衣两用,温暖过冬,通勤路上也毫无违和感,告别臃肿不是梦。
然而和寒冬正面交锋后,终究是败下阵来:感冒伤身又伤钱,与其正面硬刚,不如调整预算。
摇粒绒、冲锋衣同样保暖,叠加效果更佳,“三合一,怎么穿,都有面”不是说说而已。
毕竟羽绒服只能冬天穿,百元单位能解决的摇粒绒至少扛两季,冲锋衣使使劲过春秋冬没问题。
而如果说以上种种方法,还是不能解决“想要羽绒服”的根本问题,那也没关系。
眼下又多出一个主打“返璞归真”的新派别:去裁缝店翻新旧羽绒服,坐享独家定制款。
取一件或者几件旧羽绒服,拆开改款或换布料,可去壳留绒,也可去绒留壳,绒不够的还能现场加。
全程所需加工费200~500元不等,最关键是料子都是亲眼看着加的,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这几年,眼见加拿大鹅、Moncler等万元羽绒服被热捧,不少品牌也在高端化的路上越走越远。
波司登陆续推出的明星系列,定价在2699~5999元间,登封系价格更是高达11800~14900元。
2017年波司登产品吊牌价平均在1000元-1100元,2018年起价格带持续上移,2021年吊牌价均价上涨到1800元左右。至2022年,波司登羽绒服吊牌均价四年涨了63%-80%。今年的极寒等高端系列,最低售价2999元,冬季新款成人羽绒服9成售价超千元。
高梵的自我定位也从6年前的“中国版ZARA”,转向“Moncler平替”,虽说是平替,价格也都不下千元。
曾经有人问“月薪三千,通勤路上太冷了高德娱乐,纠结要不要买一万元的羽绒服”,得到的回答是:
“不如离职回家,在被窝里把冬天熬过去,再外出务工”,如今也算是段子照进现实。
11月30日的天猫羽绒服热销榜单,人送外号“县城羽绒服”的鸭鸭,友好的价格十分显眼
为了安心过冬,人们付出了太多, 一年更比一年贵,逼疯当代人的羽绒服涨价何时休?
“因猪肉供应恢复和周期性价格低谷,人们都去买便宜的猪肉了,导致对鸭鹅肉需求下降。”
据公开数据,2023年我国鸭出栏量为42.2亿只,而这一数据在2019年时还是48.8亿只,鹅出栏量也从6.3亿只下降至5.2亿只。
鸭鹅养殖数量直接影响了出绒量,导致羽绒价格水涨船高,鸭绒、鹅绒价格上涨。
供需变化影响原料价格外,2022年4月开始实施的新国标标准的提高,也影响了羽绒服价格。
新国标中,取消了羽绒服“含绒量”考核,将其修改为“绒子含量”,绒子含量达到50%及以上的才能被叫做羽绒服。
两者的差别在于:含绒量,包括绒子以及脱落下来的绒丝废料,但起保暖作用的只有绒子——
换句话说,羽绒服的质量合格门槛提高了,用料标准提高了,价格也随之提高了。
有人或许会问:既然鸭绒、鹅绒少且贵,为什么不用其他家禽,比如出栏量更高的鸡的绒毛?
且鸡并非水禽,绒毛没什么支撑力,防水保暖性差,还异味大,因此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弄碎洗净的鸡毛,在羽绒行业有个专属名词叫“鸡飞丝”, 非常容易附着在鸭鹅绒上面,商家可以借此拉高含绒量来提价。
如果跑毛、软塌、异味这几个症状全中,就可以合理怀疑羽绒服是否混入了鸡毛。
《羽绒羽毛》标准(GB/T 17685-2016),羽毛绒定义为生长在水禽类动物身上的羽绒和羽毛的统称。其中标称值为“绒子含量”≥50%称为“羽绒”,标称值为“绒子含量”<50%称为“羽毛”高德娱乐。不仅是鸡,即使是鸭、鹅的“飞丝”也不保暖,且有异味和病菌隐患/图源:央视财经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猪肉涨价、羽绒供给充足,羽绒服价格会回到以前吗?恐怕也未必。
随着需求量下降,原料价格也降了下来,截至11月22日,90%白鹅绒价格下调至1054.73元/千克。
尤其近几年,随着各大品牌打响“营销战”,投放广告、明星代言、知名设计师、服装秀……
这些要素的加持会极大程度影响品牌“身价”,而增加的成本也将分摊到消费者头上。
简单算笔账,一般能应对北方冬季气温(-10℃~-20℃)的羽绒服,充绒量在200g左右。
再叠加其他原料、设计、“黑科技”研发、人工、运输、营销、品牌溢价……等等成本。
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到2020年,国内羽绒服市场均价从438元升到656元。
到今年,庞大的市场吸引各大品牌纷纷涌入羽绒服赛道,试图全面把羽绒服价格“打上去”。
加拿大鹅、Moncler、高梵、波司登等国内外专业羽绒服品牌在“猜猜谁更贵”的游戏中激战正酣;
Lululemon、安踏、迪桑特等运动品牌则在“拿捏年轻人”的赛道里全面开花,全面瞄准新中产;
Patagonia、Columbia、骆驼等户外品牌,以及优衣库等快时尚品牌摩拳擦掌,想要分得一杯羹;
就连和服装行业“八竿子打不着”的猿辅导也推出羽绒服品牌SKYPEOPLE,一开口就要价7200元。
品牌为了把羽绒服做成奢侈品不遗余力,再看那句“这羽绒服就非穿不可吗”也不难理解了。
在此之前,有不甘放弃的人,还曾做过许多尝试,蹲守购买反季款、尾货款、剪标款、白牌款……
有平台主播声称甩卖百元羽绒服,常用宣传语为:五防面料、三标齐全、即将售罄、最后一批;
也有商家借羽绒涨价名义促销,称厂家订购鸭绒已经涨了一倍,卖五六百块钱已经是“福利补贴”。
然而实际可能是:看卖家激情控诉鸭绒、鹅绒涨价共情上头,结果羽绒服到了发现含绒量为0。
《南方日报》报道造假羽绒服细分为两种手段:一种是AB版,直播间展示真的,发货是假的;另一种是知假贩假,没人拆穿,就可以一直装傻。真正的心寒莫过于此了。
哪怕熟知参数标准,也挡不住羽绒标识做假,选购一圈,最后发现,只有自己被坑的钱是真的。/图源:央视财经
买羽绒服变得越来越像开盲盒,也似一场明知有诈,却还要本硬着头皮奔赴的豪赌。
至少在此次风波前,普通消费者很难去研究羽绒服的详细指标,也大概率不会真剪开羽绒服,去鉴定是否物有所值。
或许是消费者选择羽绒服时,在“A.被贵的占领心智”或 “B.被差的占领心智”的两难选择题中,投出了自己的一票:
Copyright © 2002-2024 九游体育娱乐环保精工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 鲁ICP备2021004674号